注册旅行家

发送验证码
注册

注册即表示您同意 《服务协议》《隐私政策》

重庆:先锋立体,舌尖帝国



每个重庆人都不能离家太久,我们的胃和舌头都留在这里。精神必需品的“二两豌杂!多菜少面”,美在纯净的蹄花、豆花姐妹花;翻越十公里山路,从辣椒海里翻肉块的辣子鸡;防空洞里的二荆条火锅……当你上山、钻洞、穿巷时,像在拼凑着城市的脾气:棒棒军和迷离大厦,时光老馆和通体摩登的艺术区,它有着一种互不搭嘎,又都装得下的另类包容。



精神文明建设,从清早的一碗小面开始。

小面对重庆人是必需品,以至于哪里都能找到一家面馆,老太婆摊摊面、眼镜面、盅盅面,听着就活色生香。坐下来,喊一声“二两豌杂!多菜少面”,就加入了大军。炸酱肉多而酥,豌豆鲜绵软糯,碧绿的葱花点缀,各分两派;筷子一搅和,阴阳调和,麻辣鲜香。若是怕辣,来一碗冰镇的凉糕,就在香甜里复活。

面下了肚,我揣着满足去到了黄桷坪。顾名思义,这里有着许多黄桷树。这种遍布重庆的市树,能在宽敞的马路织出一片绿荫,遮挡灼人的阳光和恼人的雨。从小学到高中,是它们陪伴我回家。即使在没有土壤的陡壁,依然盘根错节地扎进石缝儿,就是重庆人的气节。四大美院之一的川美和著名的涂鸦街,就在这。一下车,就是叹为观止的色彩!

这条起于铁路医院,止于501艺术库的街,是世界上最大的涂鸦艺术群:围墙楼面电线杆、悬在高空的雕塑、踩在脚下的瓷砖,满天满地;坝石上的图案包裹进蔓延的树根,若隐若现。是重庆人的作风,要搞就搞个淋漓畅快,小打小闹的不来。日晒久了,少了些精致,多了斑驳,但住的都是工人阶级,要的就是雅俗共赏。上世纪90年代时,美院青年们就租住在破旧的居民楼里,酝酿着艺术梦。他们白天睡觉,晚上作画,是黄桷坪的神仙侠客。也许在某个心血来潮的夜晚,探出头来在外墙绘出自己的心迹。一个,再一个,连成片,成了一片不可忽视的乌托邦。

大名鼎鼎的交通茶馆,也在这条涂鸦街。穿过门,像掉进了重庆的市井。一派90年代的场面让人错愕,想到小时放学后去茶馆找爷爷要零花钱的时光。十几年前,这里险些卖掉,是川美的陈安健教授一次性付了十年租金,保住了街坊们的精神属地。他还画过一系列的茶馆油画,那些生动的老面孔从画中走到现实:每天一起床,便开始泡茶馆的67岁的刘八哥;从出生、成长,到成家都在黄桷坪,永远不搬走的吴富贵……对他们来说,这就是家里的客厅。过着茶水里泡过来的人生,成了很深的依赖。一把川牌,在3尺见方的桌子上出将入相,过瘾!所谓的“烟火气”,就是这样一种人和人的交互,冒着热气的长壶嘴,看着自己长大的老人的问候……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,才能体察的微妙。

川美对面,是远近闻名的梯坎豆花。主打就是豆花和蹄花这对充满时光感的姐妹花。早年间,山城钢厂的工人们爱极了这碗豆花。中午饭点儿,一碗豆花,一碟蘸水,能送下去数碗米饭。初发工资时,还会点一碗蹄花汤,蹄花去了油,炖得烂熟,筷子一提,颤颤悠悠。喝一口奶白的大猪蹄子汤,一口烂到化嘴的胶原蛋白,满足!配上点红烧肥肠、水腌菜烧白,就吃得兴高采烈。我想这就是川菜本源的魅力:兴于工人阶层,也毫无架子地愉悦着百姓。





磁器口,是本地人心里的一方圣土。谁叫它是重庆唯一保留下来的老街,就一个孩子,不疼它疼谁呢。走在光亮的青石板上,听往来的商贩唱说言子。街上的老艺人,巷子里的老画馆,一路爬坡上坎的棒棒军,都是老重庆的符号。过去,这里是生产瓷器的窑口,顺着嘉陵江一船船的运往长江下游,这份活计一直做到了解放后,磁器口才有幸存留下来。真能找到不少老重庆的风韵。

川话版Freestyle的精壮老汉,一边用Rap招呼客人,一边有节奏地拍着不锈钢漏盆,盆里是手工揉制的紫薯粉,老汉一发力,粉就顺着漏孔滑出,一根根紫线滑入下方的土罐,涅槃成爽滑晶莹的酸辣粉。这样用“上古神器”结合说唱做粉,我觉得很有希望加入沙坪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街边,是形形色色小吃等着你雨露均沾。

特别推荐的是老外公凉粉。主角是凉粉,灵魂却是调料。以麻辣为底,只佐料就有十几种:油辣子、花椒面、酱油、猪油、姜蒜水、芽菜末……都是家常,一双爽利的手十几秒就配好分量,味道就对了。黄凉粉有嚼劲又软糯,还蕴着豌豆的清香。当然,陈麻花才是小吃街的统治者,目之所见全是各种变种的陈麻花,招牌长得像兄弟,往里面走一走,排队最多的就是最正宗的“陈建平麻花”。永远油色黄亮、鲜香酥脆,七八种口味冒着热气出炉。想起大学时没钱了,周末就坐上1块钱的公交来尝麻花解馋,老少年的脸上也泛起一丝笑意。

茂庄,是卖鸡杂毛血旺的老店。门口两个热情的嬢嬢招呼着,那霸气的姿态和洪亮声音,像抢亲一样。鸡杂最早源自于黔江 ,是跟随着码头工到磁器口安了家,在江湖菜中杀出一条血路,靠的就是独特的味型。四川人心尖尖的泡椒和泡菜用的非常足,泡椒都是三种,红艳艳的泡椒、粉嫩嫩的泡萝卜让被人嫌弃的鸡胗、鸡心、鸡肝,一下子就从青铜变身为王者。那种酸爽包治愈一切,一锅鸡杂两人分食,送三碗干饭,就是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。

磁器口,伴着重庆一种讨人喜欢的不拘泥。主街走到头就是嘉陵江,枯水期的时候会裸露出一大片河滩,要是哪天出太阳,滩上就全是麻将桌,全民“修长城”。主街中段有个转运楼,两个川剧练习生眉目含情,一分钟能抛出36个媚眼,别急激动,人家在练表情包而已。25块一出的川剧却是货真价实,行头排场一个不落,凑齐了生旦净末丑,热热闹闹上演一出白蛇传。高潮部分的变脸,演员游走在观众之间,刷一下就是一个变脸,闪电利落,引得满堂喝彩。




重庆是座山城,也是座江城。山城、江城都不少见,但同时融合两者的特大城市,可能别无他处了。长江和嘉陵江把城市分割成了碎片,无处不在的山逼迫重庆的建设必须要立体,上天入地的钢筋水泥、穿楼轻轨、过江索道、8D立交桥汇到一起,让重庆有了极高的辨识。迷醉的霓虹和城市厚重的工业历史,让它带上了赛博朋克的艺术感。

跟这种立体随形就势的,是重庆的硬核辣。

为了吃,重庆人肯翻山越岭开十公里路,坐进农家院。没有空调,老板凶神恶煞,桌子破破烂烂,一群男女老少流着汗大吃大喝。能忍吗?能!味道好啊,海椒香啊,料子足啊。江湖菜鼎鼎大名的辣子鸡,它的创始者就在歌乐山。林中乐三层的小楼,有一百张桌,在饭点时都能挤满。坐下,第一件事是称鸡,土鸡58一斤,饲养鸡38一斤,四五斤肉质才刚好。别的菜呢,辣椒花椒顶多算配角,辣子鸡就必须反客为主,少了,辣子鸡就没了灵魂。端上一大盘,眼见的全是辣椒花椒,扒拉半天,才终于叨出一小块鸡肉,吃一口,却是粒粒入魂。鸡肉里融进了二荆条的辣和茂汶花椒的麻,每一丝纤维都让人满足。

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之地是渝中半岛,像山城的喉舌,舔舐着两江水。整个半岛沿山而建。过去,解放碑被称为上半城,朝天门是下半城;连接的是一坡长得吓人的楼梯。货卸在了朝天门,进上半城就得人来搬运,就有了歌中“爬不完爬不完的坡坡坎坎”的棒棒军。船工们把下水和辣椒花椒一锅煮,就有了火锅。

电影《火锅英雄》把重庆人防空洞里吃火锅的操作,送到了全国人民眼前。过去重庆饱受日军的轰炸,让半岛的山体中藏着大大小小400多个防空洞;和平年代,这些洞子被用作了汽修厂、加油站,甚至火锅馆。

刚吃时有点寡淡,不要冒进。下半场,汤越来越浓,感觉就来了。毛肚、鸭肠、黄喉和麻辣牛肉;土豆、芋儿、金针菇、豆皮;两人八菜,稳妥。香醇的牛油、二荆条和花椒,经文火熬煮彻底释放了小宇宙,连解三次皮带扣也停不住口。烫火锅,也是个技术活儿:毛肚,要夹到最沸腾的地方,默数到25才是最佳;蘸一蘸蒜末芝麻油,又脆又香。鸭肠要数到30,麻辣牛肉1分钟,黄喉烫五分钟。这些数字,都是一锅锅翻腾火锅,刻在重庆人脑海的条件反射。

到了周末,挑起眉毛问句“上南山吗?”那里有着漫山遍野的火锅。作为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钦点的火锅店,枇杷园生意很火。其实,每个重庆人在山下都有钟情的店,但天晴的日子邀朋友,坐在全球最大的露天火锅山上吃,就是热闹痛快。在山间边吃火锅,边看着火红的灯笼亮起,在风里悠悠然晃动,怕是只有重庆才有这样的享受。

天渐渐擦黑,到一棵树去看看“堪比百万美元”的夜景化食。山城高低起落,建筑鳞次栉比,左边是南滨路,右边是弹子石,渝中像一个发光的宝岛。环抱的两江,流光溢彩。

半城山水半城风,谁能不说一句“我爱重庆”呢!


重庆人说


“重庆是现代感与市井气息互相融合、互相承认的城市。这个城市是很欲望的,相比成都、昆明,它更火爆、更强烈。这种旺盛的精力,是有力量的。”




1.重庆美术馆
建筑空间像步入了“天空之城”。除艺术收藏展,还有重庆老照片、名家在渝主题写生展、川美作品展等,富有本地特色。

2.鹅岭二厂
由著名设计师威廉·艾尔索普捉刀改造的工业风艺术区。混凝土建筑、老旧木楼梯、生锈铁门的旧厂区,汇聚着餐厅、咖啡馆和跨界艺术空间,时髦文艺。

3.担担面
面细薄筋滑,卤汁酥香红亮,麻辣酸味突出;鲜而不腻,爽而不燥。质朴的担担面是川味面食的佼佼者。

4.油茶
雪白的米糊糊配上香菜叶、酥黄豆、榨菜粒和辣椒油,把酥脆的馓子倒进碗里搅拌,口味香、脆、麻、辣,是怀念的儿时渝式早餐。

5.尖椒兔
江湖菜,尖椒的辣加花椒的麻,配上鲜嫩爽滑的兔头,当然要吃它!

6.烤脑花
夜宵界灵魂。烤好的脑花冒着热油泡,褪去了原始的粗犷,点缀上酸萝卜,咬下去麻辣鲜香。猎奇又美味。

7.WFC观景台
站在73、74层,360度感受山城美景,渝中区、江北区、南岸区尽收眼底。夜晚时更是灯光与车流交织,流光溢彩。

8.长江索道
重庆一大特色。起于渝中区长安寺,横跨长江至南岸区上新街,全长1166米。穿梭于密集的高层居民楼间,被称为“空中公共汽车”。

9.弹子石老街
水陆埠口,今天是文化汇聚地:牌楼、天井、教堂中西合璧,有着“一街两埠四院十景”。登上平台,可看到长江与嘉陵江交汇,清浊分明,像一道鸳鸯火锅。

10. 轻轨
2号线是神奇的,李子坝站有轨道穿楼,大溪沟站更有90度大转弯,如同过山车一般。是重庆人魔幻的日常交通。

11.钟书阁
新地标。层层的阶梯、书本,像叠加出错落有致的山城梯坎;天花为镜面,从重庆梦幻般的夜景获取灵感。沉浸书海,还常有文化名人见面会、阅读沙龙。

12. 九街
时尚、躁动的夜生活聚集地。跟随音乐和灯光摇摆,听见整座城市的醉意。凌晨时,依然像傍晚般人潮热闹。



RECOMMEND | 推荐